准入门槛低
草台班子临时凑起来
从现有登记的情况看,从事家装行业的有企业,也有个体工商户,因主体性质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同。单从家装企业看,注册资本小至3万元大到千万元以上;有施工资质的装饰公司队伍仅占整个装修市场人数的20%,大部分家装公司仅靠一块牌子,有业务时直接从马路边找工人临时搭班子,在家装活动中主要是负责设计和装修材料供应。待设计方案确定后,再将装修活分包或者委托给几个人来施工。工程结束时,与业主进行工程结算、收款。然而松散家装施工人员流动性大,没有固定场所,在施工时候给业主留下的联络方式也只是个手机号,而手机号还经常更换,装修完工后,业主再很难找到工作人员,工程质量很难保证。
虚假宣传多
成堆的奖牌证书含金量不高
家装企业在营业场所内悬挂证书、摆放奖牌比比皆是,有的多达十几种,其中有区级的,有市级的,也有社会组织发放的,而文明城市复评迎检中,要求其亮证亮照、出示资质经营时,大部分企业总以种种理由推辞,使消费者难以辨别。为了吸引客户,部分家装企业通过网络宣传、印刷品发放、礼品赠送、抽奖、口头许诺、设计费优惠等,刺激消费者盲目签订家装合同。据沧浪工商部门统计,在2011年类似消费纠纷就达到26件。
报价不透明
工程预算与实际结算出入大
许多装饰公司利用业主不太明白装修知识的情况,采取“初始少报项目低预算,装修过程中再钓鱼的”的办法,吸引客户。有装饰公司提出的一揽子报价单,表面上看是包含很多项目,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陷阱。业主在审核报价单时,往往只是注重整体报价的多少,不仔细或者没能力审核单项报价。装修公司利用这个方法,压低最初的装修报价,以承揽生意。然后,在接下来的施工中,想办法增加费用。例如,在实际装修过程当中,大部分业主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。装修公司加大改动部分的报价,漫天要价,有的装饰公司讲,改动比新建更费时、费力,造成预算价格和实际价格相差很远,消费者最后苦不堪言。业主花了很多冤枉钱,也不知道是怎样上当受骗的。
缺乏约束机制
欺负的就是你不懂行
由于家装业主对于装修的施工程序、原材料质量、装修施工质量验收的业务知识懂得少,加之对装修材料市场行情不了解,一些装修公司常利用消费者业务知识少的问题,不按合同约定,有的家装公司在施工中粗制滥造,甚至偷工减料。如一些装修公司采取承包工程统一供应材料,而提供的材料存在质次价高的问题; 有的领着业主到指定商店购买的,从中收取回扣等。